伏岭镇:“微创意、微改造”绘就乡村旅游“新画卷”
伏岭镇自开展“微创意,微改造”工作以来,以保留乡村原始风貌为出发点,以本地人文、非遗文化为着力点,把“小景观”设计好、把“小环境”打造好,用“微创意”带动“微改造”、促进“精提升”、带动“大旅游”,绘就乡村旅游“新画卷”。碎片化场地变身“文化生活圈”
宽敞整洁的村道、别致新颖的景观绿化、绿树掩映的农家小院、栩栩如生的非遗文化墙绘……走进绩溪县伏岭镇石川村,处处可见该村实施“双微”改造以来的新气象、新成效。
石川村旧时是通往徽杭古道沿线上的中转站,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。该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打造实施一批“微创意、微改造”提升点,把从前垃圾成堆、杂草丛生的碎片化公共空间改造成艺术墙绘、景观绿化,不但扮靓村庄颜值,还提升了村民幸福感和乡村精气神。
(图为改造后的石川村文化墙。章欢摄。)
依托省级非遗“石川船会”、市级非遗“石川古法铁锅制造技艺”资源优势,该村精心打造“抬五帝”广场、“古法铁锅”广场,制作文字介绍、图片展示展板,绘制“抬五帝”墙绘,勾勒石川新风貌,让村庄中心的闲置空地不仅成为一道有创意、有特色、有亮点的风景线,也成为村民的“文化生活圈”。闲暇时间,在家门口的文化广场散步、聊天已成为村民一大乐事。
古祠堂变身红色教育基地
在祝三村革命历史展览馆,你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绩溪第一个党组织的成立现场,观摩革命先烈们留下的水壶、日志等物件,还可以体验射击小游戏,在枪林弹雨中回到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。展览馆于今年八月开馆,这里过去是一个老祠堂,也曾是新四军皖浙支队祝三整编旧址。
伏岭镇祝三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村庄,该村依托红色资源,建成一系列红色文化教育基地,除了活化利用古祠堂,还打造了军民饮水井、红色文化小巷等景观小品,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,也让红色资源转化为可听可看、可读可感的“活教材”,让红色烽火传递至更广袤的土地。
在浙江工作的祝三村人胡阿姨,在社交平台看到革命历史纪念馆开馆仪式的视频后,写下评论:“我的出生地,我的家乡,我的父老乡亲从前开大会的地方,现在修缮一新成了红色革命纪念馆,我感到很激动也很自豪。”评论区里,还有许多曾经在祝三村驻扎过的退伍军人深情地留下文字:“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”“看到这里就想起了过去的许多美好回忆”……
古民居变身乡村旅游靓丽名片
“羡山清水秀,地利肥饶,游而居焉”。伏岭镇西川村是一个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传统古村落,村庄群山怀抱,远峰眉黛,跌宕起伏的马头墙,水街逶迤,桥梁如虹,景色优美。村内有众多古桥、古井、古庙,粉墙黛瓦、门楼雕刻、徽派民居不胜枚举。近年来,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探索“乡村民宿+乡村运营+乡村共富”的发展模式,通过“微创意、微改造”盘活村内古民居,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,重点打造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民宿、手工作坊和文化展示场所。
漫步在西川村水街中,一栋门牌号66号的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。这里是由徽菜名厨程裕有故居改造成的“西川村一桌菜”特色餐饮。大门饰五飞砖门罩,门匾中有砖质阳文“风光月霁”四字,室内的挂落、雀替、窗栏板、矮窗雕刻精美,堂前一张古朴圆桌,两侧挂着古色古香的字画,与民居的历史感融为一体。游人在这里品尝徽菜滋味的同时,也能了解程裕友的故事,探寻徽菜和徽派建筑的文化,感受古村的历史风韵。赋闲在家的村民们则变身为“乡村管家”“乡村厨娘”,为游客提供细致服务,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“活水”。
(图为改造后的西川村程裕友故居。章欢摄。)
“微创意”焕发“新活力”,“微改造”激活“新空间”,一个个“双微”提升点的建设与打造,描绘出一幅幅抬头赏景、低头见绿的乡村画卷。接下来,伏岭镇将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、以点带面、以小见大、以文塑旅,将绿水青山“颜值”转化为金山银山“价值”,助力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全面赋能乡村振兴。(章欢)
页:
[1]